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五十年代初改革的律吕式大扬琴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19 23:12:19  文章录入:xujingchen  责任编辑:xujingchen



自建国开展民族乐器改革工作以来,“大扬琴”是被首肯的乐器这之一,初唤名为“大扬琴”之意是对照传统琴为“小扬琴”的名称而言,因为“大扬琴”采用律吕式音位排列式所以全称应为“律吕式大扬琴”更确切,而约定俗成地将“大扬琴”作为简称也无可厚非。“大扬琴”诞生的简况是:1953年,张子锐在天津中央音乐学院期间绘制了“律吕扬琴音位设计图”由天津乐器厂制作,经郑宝恒的合作和艺术实践1954年在第一次全国乐器改革座谈会上通过鉴定推广全国。

“大扬琴”的几个主要特点是:

1.设计者以中华民族先祖们创造地“阴阳律吕”观念为基本原理,将阴阳律吕音名的顺序、方式运用于扬琴音位的排列上,律吕扬琴的音位排列规律、科学,转调方便.

2.“大扬琴”琴体大音量大,用弦长而粗,声音洪亮。尤其适合在较大型乐队中应用。

3.将传统“小扬琴”的死山口改革为在滚轴板上放置活动滚轴作为的活动山口,使得调弦方便、准确、快捷。

4.装置踏板式制音器,制止了余音混响,提高了演奏质量。

相对传统的“小扬琴”而言,由于“大扬琴”的琴体大,分量重因而不便于力气小的单人携带。由于去掉了横向8度的音位,增多纵向8度的应用,所以需要对演奏者进行一些技术上的专门训练。

“大扬琴”是五十年来对中国传统扬琴第一次全面系统、科学的改革尝试,使扬琴改革工作走上一个新台阶,其在设计、制作及演奏技术训练等方面的经验对于以后扬琴的改革和发展起有很大的先导和借鉴作用。

文章录入:车前草 责任编辑:车前草

本站部分信息来自Internet和网友提供,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作出适当的处理。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