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声乐钢琴伴奏探索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1 20:54:39  文章录入:随风飘荡  责任编辑:admin

钢琴伴奏是一门特殊的、独立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对于完美表达一个作品的内涵,起到与演唱者同等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我从事钢琴伴奏工作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扎实的技能功底是钢琴伴奏的前提 钢琴演奏本身是一项复杂的艺术思维和实践活动,它是脑力和体力、技能和技巧、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钢琴演奏需具备一切技能手段,钢琴伴奏更需具备完美的艺术效果,甚至在一些方面还要超过钢琴演奏的要求。例如:钢琴伴奏的特殊性,并非只是一人在演奏,它有合作伙伴歌唱者,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一部作品。人声是一种极其特殊的声色,怎么才能使机械运动发出的琴声与人声完美地结合呢?这就对钢琴伴奏提出了更高的技能要求,相同的一首歌曲,与不同音色的演唱者合作,钢琴伴奏触键音色是不同的,在千变万化的音色中,这无疑又对钢琴伴奏者的技能及多种触键的方法掌握,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深入的理解作品是表现音乐的关键 在舞台表演艺术中,由于伴奏要与歌唱者一道共同进入“角色”,因此,共同研究作品,加深对作品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尤为重要。要加深理解,就必须对歌曲作品的歌词、旋律、伴奏音型进行深入地分析,准确把握三者结合的奥妙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在舞台表演时,行腔、换气,歌唱者与伴奏者始终配合默契,保持统一,融为一体,相映生辉。为加深理解,还要对作家的生平、思想和生活艺术创意,有尽可能透彻的了解。

舒伯特的《致音乐》,是一首古典抒情歌曲。歌词唱道:“美妙的音乐,在多少忧愁的时刻,生活给我无情的打击,你却把我心中的热爱唤起,向我展现出光明天地。”诗人的这一歌词,正是作曲家人生道路的真实写照,从而激发了自己的音乐创作灵感。生活上贫困潦倒的舒伯特,能置种种无情打击于不顾,潜心从事歌曲创作,正是音乐将作曲家对生活的热爱唤起,为表现这一内容,作曲家写出了美妙的抒情旋律和甜润的钢琴伴奏乐谱。舒伯特在其一生短短的31年之中,神奇般地写出了600余首歌曲,作为“歌王”而载入史册。

有了对作品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深刻理解,就能在伴奏时掌握好速度、力度、句法、气口;前奏中右手的和弦,切不可过分用力,弹得很响,左手的低音旋律,要模仿大提琴的奏法,深沉浑厚,似吟似唱,伴奏声一起,就将听众带进到音乐的殿堂之中,在歌声起唱之后,仍保持这一奏法,歌声琴声此起彼伏,共同完成艺术的再创造。

三、演奏的相互配合是追求艺术的完美 一首歌曲要雕琢成完美的精品,靠的是演唱者与伴奏者的共同努力,默契配合。达到旋律与伴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完美境界,需注意下面几个问题:一是要把伴奏熟练于心中,熟练是前提。只有在熟练的情况下,伴奏者才有精力去考虑歌曲深层次方面问题,如情绪、力度、音色艺术效果等,可以在出现意外的情况下,敏捷地应变,而不破坏歌曲的完美性;二是要熟悉演唱者。从演唱者歌唱的状态到呼吸的气口,从他的情绪状态到他的实际发挥能力,从他歌曲的理解到演唱风格把握各个方面都要了解,这样就会有把握地控制全局,不出现意外;三是要掌握好适度的音量控制避免喧宾夺主。既不能把伴奏弹成“独奏”,一味地表现自己,也不能简单地把伴奏看成是一种陪衬,而消极应付。伴奏者心中要有音乐,感情、艺术表现的投入,要与歌唱者拧成一股劲。伴奏者不仅要“跟”好、“托”好、“带”好,还要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处理,作品的内在意境,体会其轻重缓急的特点及乐句呼吸的深浅,敏捷的细微的感情变化,以便作出快速反应,为演唱者展示音乐的烘托,提供丰富音乐的氛围与再创造,最终达到珠联璧合,交相辉映的艺术境界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