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乐谱库 | 网友上传 | 音乐知识 | 音乐视频教程 | midi迷笛音乐 | 求谱。留言 | 
          和声技术   作曲编曲   音乐杂谈   音乐知识   电子音乐 
您现在的位置: 枫儿音乐 >> 音乐知识 >> 音乐杂谈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学习随想           
学习随想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3 1:00:12


学习随想    随着人的渐渐长大,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大脑中的许多自觉不自觉形成的概念有不少是错误的、或者有偏差。  我想这是因为我们思考得太少,有很多问题我们早该明白,但却从没有去想过。如:乐感与技术哪个重要?这个问题相当难回答,要看我们怎么定义这两个概念,并且,它们有时是相互渗透的。  我们来看看,首先假设:我们学习的是古典音乐(而不是现代音乐或摇滚乐)。"乐感"指的是:我们理解音乐语言、把握音乐、对作品作艺术处理的能力(这里有一个程度的问题,也即个人素质的问题,但最低标准是:至少不会混淆快乐与悲伤的情绪);"技术"指的是:我们具体把握乐音的能力(初中音乐课本中,划分了乐音的四个要素:音高、音值、音色和音量。*-( 好难!)。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它们的骨子里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于是问题变得复杂起来,我们只能强行分开它们,以使问题简单化。我们回答这个问题,决定了我们学习音乐的方向。  当我刚开始正式学习音乐时,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也无从思考,就像第一次赤足站在沙滩上眺望广袤的大海,被她的神秘与博大所吸引,还未想过大海底下有什么。  有一天,天津音乐学院院长、声乐教授石惟正来我系开讲座,他认为,声音技术不是一堂课能解决的问题,而且不同的教师有各自的一套理论和方法,说说艺术处理倒是有益无害,因此没有阐述美声唱法的发声原理、声区的统一、声音的位置等声乐教授常提及的声音技术问题,而只说了歌唱时文字语言(咬字、吐字)与音乐的锲合以及歌曲中的三个点理论。前者以意大利歌曲《我亲爱的》,后者以黄自作曲的白居易的诗《花非花》为例。  我对他的叙述记忆犹新,尤其是他的三个点理论。他描述了歌曲的三个"点":高潮点、静点、转折点。  高潮点,是全曲情绪最高涨的地方——即总目的音,此音过后,或音乐立即结束,或情绪逐渐消减至结束;歌曲的静点指相对而言最内心化、最出神入境的地方,也是情绪和情节发展相对静止的地方;转折点指由前一种情绪向后一种不同的情绪转化的音、句或连接段中最关键的音、句,这个音或句过后,展开新的情绪层次。  例子《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词意为:说她是花并非是花,说她是天上的婺女星,那也并不是婺女星,她夜半来临天明离去,和她相会就如春日的梦一样短暂,她一旦离去就像朝霞消失,想找却无处寻觅。第三个分句是最幸福,情绪最高涨的一句,高潮点就在此句句尾的"多"字到"时"字,这句后的气口就是转折点,情绪从相会的幸福转向别离的惆怅,转折点后第四句的音调如叹息般地下行至最低音"云"字的拖腔"6"处是失望、追想、回忆、体味等等出神入境的时刻,此处为静点,这个音后才唱出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无觅处"。  一边讲,他还亲自演示着唱给我们听,如今回想起来,声犹在耳。那时的我还在读音乐系的预科班,听到别人"咿咿啊啊"地练声还会觉得可笑。我感到奇怪,这和我对怎么唱流行歌曲的理解一样呀!?  听着听着,明白了,原来严肃音乐和流行音乐之间并没有鸿沟,这里不存在一个孰优孰劣的比较,有的只是从业人员的素质问题。因为这里面有个演奏(唱)者的二次创作问题:再好的音乐作品,若落在一个低素质的只知道哗众取宠的人手里,出来的也只会是垃圾;而一个一般的作品,却有可能在优秀的表演艺术家手里变得光采夺目。  严肃音乐经过百多年无数优秀音乐家之手,积淀并流传下来大量优秀的作品(当然之外也有大量糟粕),而流行音乐只是这几十年里发展的一种更贴近现代人生活的新的音乐形式,音乐形式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因此"流行歌曲忒浅薄"这样的话本身就不成立,如同说"傍晚的阳光很深沉"一样悖谬,作为文学的修辞手法倒是用得上。反过来,我还想说一件让我耿耿于怀的事情,有一次买了一盒《大作曲家系列》的磁带,是向广大人民推广古典音乐的,内页里写着:其实,古典音乐也很好听......咣!我差点没让眼镜跌到眼睛里去,这句话的潜台词明摆着是说:众所周知,古典音乐是不好听的!看到这样的话,真的会一个倒栽葱气昏过去。这句话和前面说的"流行音乐忒浅薄"给人的刺激不一样,打个比方,如同一个善良的人在某天清晨语重心长地劝慰你:"人难免会犯错误,但你这次犯的错实在太大,竟杀害了这么多人,唉!记得下辈子做个好人,好好的!我......你现在的精神状态很差呀!休息一下吧,呆回儿再上刑场,OK?"而你呢?其实根本就没杀人。  好了好了,越扯越远了,回到乐感和技术的问题吧!你认为我要说哪个重要呢?是——技术。技术是一个音乐家一生追求的目标,为什么?道理很简单,我的一个朋友说得很好,乐感是太重要了,以至它脱离了重要的范畴,反而成了基础条件,就像音准对一个歌唱家来说实在太重要了,于是也成了基本要求。所以,一个乐感很差的人,根本就不用选择音乐。  技术使乐器变成了活生生的精灵,音色自然,发音科学,并极富表现力(歌唱也一样,人本身就是一件复杂的乐器)。功力深厚的演奏(歌唱)家,发出一串简单的音符,都能让人激动不已。你说没有思想的技术是苍白空洞的?我说不会,感情提供给了音乐足够斡旋的空间,思想只是提高了音乐作品的层次,极大地体现了音乐的个性,而且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没有一定的思想也是不可思议的。思想涉及的范围太广,科学与艺术都与她有着血肉难分的联系。  说了这么多,你如果也是学音乐的,听听下面这段话,石惟正在他的《声乐教学法》中有一节谈到了流行音乐,讲得很辨证,也很诚恳:你是唱流行歌曲的,你识谱吗?你听过多少著名轻音乐演唱家的演出和录音?你学过乐器吗?你演唱各种复杂节奏和变化音的能力如何?你近来受欢迎吗?是听者心里感动了的欢迎,还是你表面的狂热造成的浮浅效果?好的流行音乐也是深刻的、震撼人心、有强烈社会功能的。你有过这种感觉吗?你是否学习过?你懂些外语吗?你的声音能控制吗?能安静地歌唱给人一种美感吗?你认为从其它唱法种类中能学到什么东西?你是否总是唱别人唱过的东西?你自己或和作曲家合作搞新创作吗?你有创作的愿望和能力吗?  我也像你一样怀着美丽的理想,什么时候,人能够不再狭隘,不管是心胸还是眼光,都能向世界敞开。人因为渺小,才想包容一切,别像张楚的歌里唱的,最后"回到内心左右看看,都已枯干"。思考,思考,思考是我们的魔障,也是唯一的路径。  随着人的渐渐长大,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大脑中的许多自觉不自觉形成的概念有不少是错误的、或者有偏差。  我想这是因为我们思考得太少,有很多问题我们早该明白,但却从没有去想过。如:乐感与技术哪个重要?这个问题相当难回答,要看我们怎么定义这两个概念,并且,它们有时是相互渗透的。  我们来看看,首先假设:我们学习的是古典音乐(而不是现代音乐或摇滚乐)。"乐感"指的是:我们理解音乐语言、把握音乐、对作品作艺术处理的能力(这里有一个程度的问题,也即个人素质的问题,但最低标准是:至少不会混淆快乐与悲伤的情绪);"技术"指的是:我们具体把握乐音的能力(初中音乐课本中,划分了乐音的四个要素:音高、音值、音色和音量。*-( 好难!)。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它们的骨子里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于是问题变得复杂起来,我们只能强行分开它们,以使问题简单化。我们回答这个问题,决定了我们学习音乐的方向。  当我刚开始正式学习音乐时,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也无从思考,就像第一次赤足站在沙滩上眺望广袤的大海,被她的神秘与博大所吸引,还未想过大海底下有什么。  有一天,天津音乐学院院长、声乐教授石惟正来我系开讲座,他认为,声音技术不是一堂课能解决的问题,而且不同的教师有各自的一套理论和方法,说说艺术处理倒是有益无害,因此没有阐述美声唱法的发声原理、声区的统一、声音的位置等声乐教授常提及的声音技术问题,而只说了歌唱时文字语言(咬字、吐字)与音乐的锲合以及歌曲中的三个点理论。前者以意大利歌曲《我亲爱的》,后者以黄自作曲的白居易的诗《花非花》为例。  我对他的叙述记忆犹新,尤其是他的三个点理论。他描述了歌曲的三个"点":高潮点、静点、转折点。  高潮点,是全曲情绪最高涨的地方——即总目的音,此音过后,或音乐立即结束,或情绪逐渐消减至结束;歌曲的静点指相对而言最内心化、最出神入境的地方,也是情绪和情节发展相对静止的地方;转折点指由前一种情绪向后一种不同的情绪转化的音、句或连接段中最关键的音、句,这个音或句过后,展开新的情绪层次。  例子《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词意为:说她是花并非是花,说她是天上的婺女星,那也并不是婺女星,她夜半来临天明离去,和她相会就如春日的梦一样短暂,她一旦离去就像朝霞消失,想找却无处寻觅。第三个分句是最幸福,情绪最高涨的一句,高潮点就在此句句尾的"多"字到"时"字,这句后的气口就是转折点,情绪从相会的幸福转向别离的惆怅,转折点后第四句的音调如叹息般地下行至最低音"云"字的拖腔"6"处是失望、追想、回忆、体味等等出神入境的时刻,此处为静点,这个音后才唱出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无觅处"。  一边讲,他还亲自演示着唱给我们听,如今回想起来,声犹在耳。那时的我还在读音乐系的预科班,听到别人"咿咿啊啊"地练声还会觉得可笑。我感到奇怪,这和我对怎么唱流行歌曲的理解一样呀!?  听着听着,明白了,原来严肃音乐和流行音乐之间并没有鸿沟,这里不存在一个孰优孰劣的比较,有的只是从业人员的素质问题。因为这里面有个演奏(唱)者的二次创作问题:再好的音乐作品,若落在一个低素质的只知道哗众取宠的人手里,出来的也只会是垃圾;而一个一般的作品,却有可能在优秀的表演艺术家手里变得光采夺目。  严肃音乐经过百多年无数优秀音乐家之手,积淀并流传下来大量优秀的作品(当然之外也有大量糟粕),而流行音乐只是这几十年里发展的一种更贴近现代人生活的新的音乐形式,音乐形式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因此"流行歌曲忒浅薄"这样的话本身就不成立,如同说"傍晚的阳光很深沉"一样悖谬,作为文学的修辞手法倒是用得上。反过来,我还想说一件让我耿耿于怀的事情,有一次买了一盒《大作曲家系列》的磁带,是向广大人民推广古典音乐的,内页里写着:其实,古典音乐也很好听......咣!我差点没让眼镜跌到眼睛里去,这句话的潜台词明摆着是说:众所周知,古典音乐是不好听的!看到这样的话,真的会一个倒栽葱气昏过去。这句话和前面说的"流行音乐忒浅薄"给人的刺激不一样,打个比方,如同一个善良的人在某天清晨语重心长地劝慰你:"人难免会犯错误,但你这次犯的错实在太大,竟杀害了这么多人,唉!记得下辈子做个好人,好好的!我......你现在的精神状态很差呀!休息一下吧,呆回儿再上刑场,OK?"而你呢?其实根本就没杀人。  好了好了,越扯越远了,回到乐感和技术的问题吧!你认为我要说哪个重要呢?是——技术。技术是一个音乐家一生追求的目标,为什么?道理很简单,我的一个朋友说得很好,乐感是太重要了,以至它脱离了重要的范畴,反而成了基础条件,就像音准对一个歌唱家来说实在太重要了,于是也成了基本要求。所以,一个乐感很差的人,根本就不用选择音乐。  技术使乐器变成了活生生的精灵,音色自然,发音科学,并极富表现力(歌唱也一样,人本身就是一件复杂的乐器)。功力深厚的演奏(歌唱)家,发出一串简单的音符,都能让人激动不已。你说没有思想的技术是苍白空洞的?我说不会,感情提供给了音乐足够斡旋的空间,思想只是提高了音乐作品的层次,极大地体现了音乐的个性,而且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没有一定的思想也是不可思议的。思想涉及的范围太广,科学与艺术都与她有着血肉难分的联系。  说了这么多,你如果也是学音乐的,听听下面这段话,石惟正在他的《声乐教学法》中有一节谈到了流行音乐,讲得很辨证,也很诚恳:你是唱流行歌曲的,你识谱吗?你听过多少著名轻音乐演唱家的演出和录音?你学过乐器吗?你演唱各种复杂节奏和变化音的能力如何?你近来受欢迎吗?是听者心里感动了的欢迎,还是你表面的狂热造成的浮浅效果?好的流行音乐也是深刻的、震撼人心、有强烈社会功能的。你有过这种感觉吗?你是否学习过?你懂些外语吗?你的声音能控制吗?能安静地歌唱给人一种美感吗?你认为从其它唱法种类中能学到什么东西?你是否总是唱别人唱过的东西?你自己或和作曲家合作搞新创作吗?你有创作的愿望和能力吗?  我也像你一样怀着美丽的理想,什么时候,人能够不再狭隘,不管是心胸还是眼光,都能向世界敞开。人因为渺小,才想包容一切,别像张楚的歌里唱的,最后"回到内心左右看看,都已枯干"。思考,思考,思考是我们的魔障,也是唯一的路径。  ◎ 作者:一手遮天


文章录入:xujingche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专 题 栏 目
     乐谱悬红
     流行歌曲钢琴谱集锦
     流行歌曲吉他谱吉它谱六线谱
     流行歌曲乐谱
     红歌乐谱专集
    最新音乐知识推荐
    热门音乐知识
    最新视频教程软件下载推荐
    热门视频教程软件下载推荐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最新热门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